东魏北齐是由出身六镇鲜卑的高欢及其诸子为掌权者和皇帝,以鲜卑和鲜卑化的六镇勋贵军士为军队主力,以河北大族等北方士族门阀为文官的胡汉多族群联合政权。其存续时间较短(534-577),统治区主要在华北,并未一统北方,被原弱于自身的西魏北周所灭,如此东魏北齐应属于中古史上不具重要地位的小王朝之列。人们对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皇室荒淫残暴、官僚贪污暴敛、胡汉矛盾严重的表象之上。然而,东魏北齐是中古史大家陈寅恪先生重点关注的朝代,在其所论隋唐制度三源中,北齐继承北魏是最为重要的一源,在中古制度演进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凡江左承袭汉、魏、西晋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自东晋至南齐其间所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摹仿采用,传至北齐成一大结集者是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陈寅恪虽从制度源流上得出北齐继承孝文帝汉化的结论,但并没有继续从制度视角探讨东魏北齐政权性质及其灭亡原因,转而从胡汉冲突视角,构建东魏北齐史研究框架,探讨北齐灭亡原因。笔者拟就胡汉冲突视角与东魏北齐史研究谈一下想法。
前言
相信很多人童年的回忆都是《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机灵又可爱,也是因为这个角色,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
最经典猴王的角色,还得是六龄童,他演的“猴王”的角色是最经典的,相信在很多人心中,也是白月光的存在。
正是因为这样,在他去世的时候,很多人到葬礼现场送他,甚至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
辉煌时刻
2014年一月,一个令戏曲界震惊的消息传来:绍剧“猴王”章宗义先生溘然长逝。
从6岁登台到90岁谢幕,跨越了近一个世纪。
章宗义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但提起“六龄童”,戏迷们便会眼前一亮。
生于1924年的章宗义,从小就在戏曲的熏陶中长大。
他的父亲章益生是远近闻名的“赛活猴”,可以说,猴戏的基因早已融入了章家的血脉。
六岁那年,是六龄童第一次登台,稚嫩的童音唱得观众如痴如醉。
变声期的到来,让这个充满梦想的少年不得不放弃唱戏。
热爱戏曲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父亲擅长的猴戏。
从此,六龄童开始了他的“拜猴为师”之旅。
他深入观察猴子的一举一动,模仿它们的神态动作,甚至不惜以茶代酒,醉倒在猴山,只为了近距离观察醉猴的状态。
艺术的追求,往往需要这样的疯狂和执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章宗义终于在猴戏领域崭露头角。
他的代表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仅获得了多项大奖,更是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在中南海的演出,更是将他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南派猴王”的美誉,不仅是对章宗义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带动了整个绍剧的复兴。
他的表演技巧精湛绝伦,将猴戏演绎得惟妙惟肖,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喝彩,更为绍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多的艰辛和付出,章宗义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天赋的体现,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刻苦练功的结果。
即便在80岁高龄,他仍然保持着每天练功的习惯。
作为绍剧悟空戏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章宗义为中国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获得的中国戏剧奖毕生成就奖,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绍剧艺术的褒奖。
“绍剧一代宗师”这个称号,无疑是实至名归。
巅峰的隐患
在六龄童的艺术生涯达到巅峰之际,绍剧猴戏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功,不仅让绍剧成为外事活动的“宠儿”,更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不仅在国内获奖,还在国际上广泛发行,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走向世界舞台。
然而,辉煌背后也隐藏着传承的隐忧。
作为“猴王世家”的传人,六龄童深知传承的重要性。
他倾尽全力培养儿子六小龄童,希望能将这份艺术瑰宝代代相传。
章家的猴戏已经传承四代,每一代都为绍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六小龄童虽然成功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但他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他的一些言行引发争议,特别是对其他人演绎孙悟空的态度,让不少人感到不适。
更令人担忧的是,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正被时代所淘汰,曾经风光无限的美猴王角色正在成为一个历史符号。
传承的困难不仅体现在观众接受度上,更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
新一代的演员难以达到“神似”的境界,这让六小龄童倍感压力。
他深知,要让绍剧猴戏继续发扬光大,不仅需要技艺的传承,更需要对这门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面对这些挑战,六龄童家族始终坚持着对绍剧的热爱和执着。
他们相信,只要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变化,绍剧猴戏终将焕发新的生机。
正是带着这份希望和使命感,六龄童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为绍剧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绍剧界闪耀了大半个世纪后,六龄童章宗义先生迎来了人生最后的时刻。
尽管年事已高,这位传奇的“南猴王”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
只是没想到,意外来的太突然……
后继有人
2014年1月31日,这个本该充满欢乐的日子,却为绍剧界蒙上了一层阴影。
六龄童章宗义先生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享年90岁。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戏曲界。
一代宗师的离去,不仅是一个人的谢幕,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为了缅怀这位绍剧界的泰斗,一场盛大的追悼会随即在绍兴举行。
2014年2月16日,绍兴市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
追悼会现场,来自各地的亲朋好友、戏迷们纷纷前来,向这位为绍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致以最后的敬意。
现场气氛庄重而哀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六龄童先生的不舍和怀念。
追悼会上的布置充满了戏曲元素,处处彰显着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其艺术生涯的回顾。
在六龄童先生的遗体旁,摆放着他生前使用的戏服和那把标志性的金箍棒。
一些戏迷自发组织,在追悼会现场演出了绍剧片段。
这种特殊的纪念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六龄童先生的敬意。
这些自发的表演,仿佛是对六龄童先生毕生追求的最好的告别,也是对其艺术精神的传承。
六龄童先生的离去,不仅是绍剧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戏曲界的一大遗憾。
甚至在仪式上,嘉宾还因为各种原因打起来了。
正如他生前所希望的那样,绍剧的火种并未熄灭。
在这场追悼会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对一位艺术家的缅怀,更看到了绍剧艺术传承的希望。
这场追悼会,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为接下来戏曲界的反响和六龄童家族的承诺埋下了伏笔。
追悼会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唐僧”的到来。
86版《西游记》中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亲自前来送别。
这一幕仿佛将电视剧中的经典场景搬到了现实,让人不禁感慨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作为长子,六小龄童主持了这场追悼会。
他不仅是父亲艺术的继承人,更肩负着传承绍剧艺术的重任。
在追悼会上,六小龄童和家族成员郑重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展绍剧艺术,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和观众的厚爱。
家人们还深情回忆了六龄童生前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和贡献,让在场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追悼会上,不少戏迷自发组织演出绍剧片段,以此纪念这位为绍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
结语
章宗义的一生,是与绍剧和猴戏紧密相连的一生,他的离去,不仅是戏曲界的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遗憾。
从他的追悼会上我们看到,艺术的力量可以跨越生死,文化的传承可以超越时空,六龄童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精湛的表演艺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