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股票配资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技术转移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5-03-28 23:15    点击次数:118

天津股票配资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技术转移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如何推动国际技术交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命题有了新解。3月27日,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京举行,本届大会以“技术交易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将按照“1+10+X”模式,共举办20余场活动。开幕式邀请诺贝尔获得者、两院院士等国内外高层次科学家天津股票配资,以及来自国际组织、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等的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全球技术转移新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勾勒技术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融通图景。

图片来源:大会提供

  聚焦前沿领域

  100项新技术新产品、100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重磅发布,“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转果果”正式上线,11组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3月27日下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正式拉开“全球买、全球卖”的大幕。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0年首次设立,旨在打造代表国家、面向全球,集高端前沿科技成果发布推介、供需对接、交流洽谈和宣传展示于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构建技术交易生态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

  本届大会开幕式现场,《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面向全球推介发布,成为一大亮点。今年,“两榜单”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领域,面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征集创新项目1472项,聘请170余位专家学者、投资人、技术经理人进行咨询评议,最终产生200项新成果,较往年呈现质量更高、引领更强等特点。

  《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旨在展示一批前沿技术产品,推动相关成果走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进一步完善中关村全球性技术交易生态网络。《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重点聚焦“国际技术交易合作”,面向全球遴选可转化、可转移、可交易、可落地的高质量创新技术项目。

  校企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是近几年常提的一个关键词汇,技术交易则是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组成模块。本届大会上,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CEO朱鹏程向与会嘉宾提出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全球技术转移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众所周知,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往往需要一个阶段来进行概念验证,新的技术成果一旦研发出来,如何选择首批应用、落地场景,如何平衡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产业需求的实用性至关重要。

  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认为,“作为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兴趣,比如学生喜欢基础理论,他的成果可以放到书架上,可以作为综述、可以给别人分享。如果他愿意从事硬技术和硬开发,他的技术就可以放到货架上,和企业、研究院合作,这是以学生自身的追求和社会的认可决定的”。

  王田苗进一步表示,“就目前来看,一般技术转移有三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如果有部分学生愿意投身产业,(技术成果)应用的效果也比较好,就独立出来创业,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一些大企业不仅能把学校和老师的技术发扬光大,甚至可以创造需求。第二种思路是,可以把技术卖给大公司,然后大家共同合作一段时间。当然还有第三种思路,有相当一部分需求来自中小型企业,他们一方面需要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需要吸纳人才,以便实现企业转型或产品升级换代”。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提出要发挥高校原创技术策源地功能,持续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构建面向未来的技术转移生态,学校设置了前沿科学技术学科交叉中心,依托学科交叉中心在未来能源、先进电子、医工交叉、人工智能方面设置了多项研究课题,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张立群分享道,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大力实施“6352”创新工程,汇聚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包括推动“政产学研用金”6大资源走进校园,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科研单位,构建政策、金融、配套、法律、服务5种生态,打造创投和交易2个支撑平台。同时,探索建立了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1121”(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模式。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技术转移的全球视角来看,当前各国和各个地区的政策不同,对于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建设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未来全球技术转移机遇与挑战并存。

  世界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主席黄亮提到,“技术转移的生态系统存在一个三螺旋(结构),即政府、行业和学界。对政府来说,希望通过有效的技术转移提升社会的福祉。国外有很多成熟的模式,比如英国和美国。在英国,政府投入很多到科技转化中,一个大学会就一个成果进行同行审议,来看看它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贡献,包括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贡献。除此之外,他们还会进一步构建知识交换的框架,以研究这种影响如何让整个社会受益。实际上取决于谁来承担风险,所以就构成了三螺旋的结构”。

  黄亮认为,中国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遗余力,投入了很多资源,但资源的转化有两个考虑,一是科研转化失败率,尽管主观上可以通过经理人去挖掘项目的潜在价值,降低一些转化的风险,但从客观来讲这(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全世界都避免不了这个问题;二是在没有资源或者资源已经既定的前提下,如何让人才发挥得更好,帮助企业和高等院校在整个流程中更有效率。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表示,目前面临的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高校与企业是否双向奔赴,创新成果是基于未来转移到市场,还是为了发表文章;二是需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高校要尽量向产业端奔赴;三是企业也要深度参与大学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从市场来做创新,为市场培养人才”。

  但无论是高等院校、国家政府,还是研究机构,都在深刻塑造着自己国家的技术创新天津股票配资,来解决面临的科研挑战,推动区域和全球以及人类社会的创新和发展。